|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99|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汽车商业评论》:为什么是长安?

[複製鏈接]

373

主題

0

好友

1201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9-12-7 10:59
  • 簽到天數: 37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08
    威望
    1201
    主題
    373
    樓主
    發表於 2014-7-17 10:16:59
    “自主品牌如果整体竞争能力没上来,长安孤掌难鸣。”2014年5月30日,朱华荣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如果参照其他汽车强国的发展路径,这算是事实。但此时,外界更愿意将其理解为这位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的谦逊。
      当下的背景是,今年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306.40万辆,同比仅增0.94%,远远低于11.13%的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39.43%跌至36.51%,连续8个月下滑。
      相较之下,长安汽车1月至5月累计销售110.5万辆,同比增长25.7%,位居行业第一。如果排除微车和合资公司销量,它凭借33.1万辆的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业绩,有着更好的增长率——42.8%。其中,逸动卖出6.2万辆,跻身所处细分市场的第一阵营。
      巨大的反差自然容易引人侧目,而再向前回顾,2013年,长安的成绩是212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占其中的38万辆,增幅达71%。只是,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还在快速崛起的河北汽车企业——长城身上,长安领导层也曾前往“取经”。
      时移势易,朝夕间长安汽车成了学习的样本。在人们的印象中,长安并不善于表露野心,在遭到非议时也不急于辩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当下,中国汽车自主阵营的排头兵为什么是长安?
      众所周知,在经历1990年代“军转民”的阵痛后,长安汽车以微车起家,并曾经在这个领域盛极一时。2006年1月,徐留平出任长安汽车总裁,开始了带领当时的微车之王转型道路。当年底,首款轿车奔奔上市,长安正式进军轿车领域。
      在初入轿车的头两年,由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奔奔作为第一款小型轿车,盈利能力不高”,而当时的产品杰勋和志翔更因为产品力弱而根本无法打开局面。
      其时,对于未来怎么走,长安内部则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要将主要精力放回自己最擅长的微车;另一派则坚持“未来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乘用车,如果不进入这个领域要吃亏”。最终,第二种意见占了上风。
      接下来,问题转移到“怎么干”上,是寄希望于技术购买的捷径,还是选择最为省力的抄袭模仿?抑或用最“笨”的方式——从零起步进行正向研发?问题的答案人所共知。
      很快,长安开始真正斥巨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在国内布局生产基地。而几乎就在同时,它的微车业务被上汽通用五菱反超,丧失了往日“微车老大”的地位。不菲的投入与漫长的回报周期让指责、质疑扑面而来,有些甚至来源于企业内部。
      “徐留平到来后,长安的战略把控没出过问题,坚持认为未来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乘用车,如果不进入这个领域要吃亏,于是果断投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今的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如是说。
      当时的中国汽车虽然在销量上高歌猛进,但不少人已经感到了丝丝危机。从业者们明白,眼下所谓的发展是以违背汽车业的发展规律为代价,然而,他们却在创新和效率、利润和成本的选择判断上习惯性地犹豫,举棋不定。
      长安的抉择让它一度“带着镣铐跳舞”,而这却成就了它今日的种种荣耀,曾经的指摘成为了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强大武器——“为我所用”的“24小时不间断研发”能力、海外技术情报搜集和市场准备“前哨战”、2020年突破100万辆的产能规划,以及完成产品结构更新的微车谱系。
      长安的发展路径已经从以提升开发能力为重点,转向更具体系能力的“四化”——平台化、家族化、通用化、模块化。这是走向国际级汽车制造商的必由之路,中国本土公司鲜有能及。
      品牌建设方面,长安汽车建立起了长安企业品牌,长安乘用车品牌、长安商用车品牌、长安动力品牌、长安公益品牌等完善的品牌谱系。以其最新的乘用车品牌slogan“前进·与你更近”(Driving forward with you)的诞生为里程碑,标志着乘用车品牌在前进中以客户为尊,以提供品质优异、科技领先的解决方案为品牌使命。
      从更加宏大的角度审视,长安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已经跨入体系级竞争层面。长安曾经公开表示,长安与上汽通用五菱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长安体系和通用体系的竞争。2001年五菱汽车并入上汽通用体系后,通用和上汽的管理已经彻底改变了这家偏安柳州的汽车企业。
      在所有这一切搭建的过程中,领导层的战略研判无疑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让长安能够“没有走偏,选对了方向”。当很多汽车公司做事基本上是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套路进行时,长安一直在架桥。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过河前一段或许很快;但摸到河中间,水深了就难以逾越,这时,长安的桥已基本成型。
      过桥显然比摸着石头过河要强不知多少倍,那么长安如何建桥,除了大方向把握准确,徐留平认为,如果更进一步谈经营,那么优秀的战略、优秀的团队是关键。具体言之,《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可能包括长安内部的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领导层紧密参与专业领域决策。
      与当下一些国企高层脱离具体业务不同,确立正向研发模式后,长安汽车要求领导层必须参与业务中重大决策,发表意见。
      比如,董事长徐留平对汽车业的判断是“时尚大工业”,因此非常重视造型,长安几乎每款新车都有过在造型设计阶段被他不停过问的经历。最新上市的长安CS75曾经在造型冻结阶段前一刻被他推倒重来。
      再比如,长安一直遵循着严格的领导驾评体系。在新车开发阶段,长安便要从市场买来几款对标车型,从各部门负责人到总裁,每人都要亲自驾驶,说出汽车的优、缺点,供开发人员参考。投产后,生产出来的前三批汽车,这些领导同样要逐一参与驾评,提出意见,供生产线改进。
      第二,通过标准流程进行管理。
      徐留平曾经说过,“汽车工业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一家企业成熟与否的标准也在于此,它是体系得以形成并正常运行的基础。
      通过借鉴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的经验,以及自身项目历练的累计,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七套严密的管理流程,涉及研发、制造、采购、质量、客户关系等方面,比如长安汽车产品开发流程(CA-PDS)、长安精益制造管理体系(CPS)和最新对外公布的长安品质试验验证体系(CA-TVS),以及今年开始向供应商推行的长安供应商质量认证体系(CA-QAP)。
      根据长安产品开发流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有关键截点都需要最高领导签字才能通过。这不是简单的行政手续,而是领导人亲自召集会议,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对该阶段的评估情况,财务部讲解成本考核是否合理,市场部门则分析该产品是否符合所在市场的变化情况,等等。只有所有评估通过,才能进入下一目标截点的运行。
      某种意义上,流程意味着约束,但却是高品质产品的保证。这样的做法能够令成功可复制,可预期。
      第三,确立浓厚的学习型企业文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在长安,学习汽车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已经成为“规定动作”。领导层的时间安排规定被称为“622”,60%的时间抓日常业务,20%的时间建标准,还有20%的时间负责带队伍,所谓“带队伍”指的便是带领员工学习。
      长安汽车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讲课,有的教材甚至是由徐留平亲自编写。他对本刊记者说:“干汽车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汽车产业有它的规律。不是在这里边干就能领悟。所以,一个企业必须不停地拷问企业的规律、产业的规律。”
      汽车是一个产业链长、竞争态势复杂多变的行业,只有不断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才能透过纷扰的表象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内在逻辑,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力。
      徐留平认为,这种对规律的理解必须是深入骨髓的。就像毛主席语录,你必须要学进去,把它变成你的灵魂。否则不能领悟。
      虽然是一家国有企业,但是它的勤奋度和上进心却不输于任何一家民营企业。长安的目标是世界一流先进的汽车企业,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这并非空言,虽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志存高远正是长安人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谨慎、积极进取的原动力。

    0

    主題

    0

    好友

    3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2024-4-11 22:13
  • 簽到天數: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56
    威望
    344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14-10-16 21:00:48
    看看还不错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8 08:44 , Processed in 0.01418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