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鏡,普遍被認為是拍攝花草蟲鳥的好夥伴,無論職業或業餘攝影師,對於這個神祕而微小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想像,期待從中窺見日常難以體會的洞天。然而,雖然微距領域令許多人心嚮往之,但在鏡頭的使用上卻不乏一些美麗的誤會,以下就帶大家看看五個最常見的微距迷思:
1. 微距鏡只能拿來拍微距照
想當然耳,拍攝小東西絕對是微距鏡的強項,但並不代表微距鏡只能拍微距題材。事實上,許多微距鏡拍人像效果也很不錯,且相較於一般人像常用鏡頭,微距鏡在對比與飽和度表現上有過之而無不及,銳利度更是不在話下。因此不妨試著解放手邊的微距鏡,下回多多用它嘗試各種題材,不要放在防潮箱裡悶壞了。
2. 微距鏡的價格高不可攀
如果要用知名大廠的旗艦款(如Nikon百微)來舉例,兩三萬以上的價格自然跑不掉。既然不是人人當得起洋基,或許幾支高CP值的微距好鏡也可考慮看看,像是知名便宜又大碗的Tamron SP AF 90mm F2.8 Di Macro,或Canon的100mm F2.8L Macro IS防震百微,更不用講二手專區臥虎藏龍的低價寶物。所以價格不會是什麼嚴重的問題,想玩微距不如馬上行動。 3. 必須用F2.8拍攝
很多人會認為,一支好的微距鏡最大光圈一定要有2.8,但這絕對是個錯誤迷思!許多微距題材即便縮光圈到F8都還能保有不錯的散景;相反地,若在與被攝體距離不夠的情況下,任意用大光圈拍攝反而會讓景深不夠抑或是徒增對焦上的難度,例如拍出一隻眼睛清楚但後腳模糊的樹蛙,試想這會是你想要的畫面嗎?
▲ 大光圈下的瓢蟲,景深不足之情況下尾巴已顯模糊。
4. 焦段越長越好
很顯然這又是一大常見迷思。不可否認地,長焦如100mm相較60mm勢必有更佳的散景,且在拍攝昆蟲、小動物這種易被驚嚇的微距題材時,長焦將可確保足夠的拍攝距離,避免被攝體受到不必要的干擾。然而一體兩面,長焦對於拍攝穩定度的要求更高,經常需要上腳架才會夠穩。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題材都需要拉開距離拍,像是桌面上的商品、食物細節,用稍短的焦段貼近拍攝也無不可。
▲ 散落桌上的咖啡豆用60mm微距即可拍出紋理。 5. 為何需要微距鏡
對於微距攝影,並不是一定要買專職微距鏡才能辦到。市面上許多相關的接寫環、倒接環或微距濾鏡其實都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除非工作上考量或對畫質特別講究,否則又何必非要直上頂級百微呢?
▲ 張牙舞爪的梅花花蕊,但這樣的畫面真的需要出動頂級百微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