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技鹊桥

[複製鏈接]

493

主題

1

好友

1606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郁悶
    昨天 05:01
  • 簽到天數: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4
    威望
    1606
    主題
    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7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后顺利完成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这波操作都和“鹊桥”中继星的功劳分不开。

    那么,“鹊桥”如何做到的呢?

    今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6月14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鹊桥”中继星主任设计师孙骥表示:“中继星距离地球接近50公里,要在这么远的尺度上,实现对地球的测控通信,对设计天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长度达到4.2米的伞状天线。

    孙骥介绍,这把“伞”有18根合金制成的“龙骨”,“伞布”是用金属钼丝编织而成的网。“这张网在太空中面临一个问题。当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表面温度不到100度,而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度可能低至负100多度。极大的温差会导致这张网变‘皱’,从而影响天线指标。”他说。为此,科学家们在地面开展了多项实验,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1月3日15时07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显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着斜梯缓缓走向月面。 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

    同时,在通信体制上,“鹊桥号”采用了“再生转发”体制,这有别于一般中继通信的“透明转发”。“透明转发指的是,收到什么数据就发出什么数据。而再生转发则是在收到探测器和着陆器这‘两器’的数据后,必须按照一定规则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打包后再转发。”孙骥表示,“这对卫星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于国斌介绍,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将实现多个创新点,包括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地月中继通信、首次开展甚低频射电探测等。自2016年1月嫦娥四号正式立项以来,中国科学家们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围绕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诸多挑战,创造了多项高科技成果,助力此次任务顺利展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28 14:07 , Processed in 0.0110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