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鸬鹚捕鱼也会有危害?流传千年的鸬鹚捕鱼,为何会被禁止? [打印本頁]

作者: 雨落润田    時間: 2023-12-17 15:20
標題: 鸬鹚捕鱼也会有危害?流传千年的鸬鹚捕鱼,为何会被禁止?
鸬鹚捕鱼,一种被渔民使用了上千年的捕鱼技艺,在一些地区甚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尽管鸬鹚捕鱼有其独特之处,但最终也和电鱼一样被下达了“禁止令”。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禁令的出台?鸬鹚捕鱼又有何不良影响呢?
鸬鹚捕鱼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60年左右的宋朝,是汉族渔民代代相传的技艺。在这一技艺中,渔民会驯养鸬鹚,通过一声令下,鸟儿便在水中飞掠俯冲,最终叼着鱼停憩在渔人的竹竿上。这种捕鱼方式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如今,在一些地区,鸬鹚捕鱼已经成为了一项备受游客青睐的经典项目,甚至还有鸬鹚捕鱼技艺比赛。渔民们如何使用鸬鹚捕鱼呢?一声口令,鸬鹚便会冲入水中迅速抓鱼。在鸬鹚脖颈上系有一根细绳和铜环以防止其吞鱼。
渔民们在鸬鹚捕到鱼后,会打开扣环,并顺便喂鸬鹚一条小鱼。学会鸬鹚捕鱼并非易事,需要驯服并不断训练鸬鹚的默契和合作熟练度,一般人欲学艺需向当地老渔民请教。鸬鹚捕鱼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一方面是因为鸬鹚具备出色的捕鱼能力。
作为一种海鸟,鸬鹚拥有宽大的翅膀和较长的脖颈,羽毛呈黑带墨绿色并散发油亮光泽。鸬鹚主要栖息在沿海地区的小岛、河流、池塘、湖泊等地。
其捕鱼能力首先体现在潜水和游泳方面,它们飞行潜水的姿态非常优美,先将脑袋和脖子伸直,翅膀缓缓扇动,低低地从水面掠过,然后下水后跃出一点再翻身下潜。其次,鸬鹚具有带钩的尖嘴和敏锐的听力,可以准确分辨出猎物在水中的动向。
鸬鹚能够借助声音来判断猎物的位置,并利用翅膀划水,悄悄地潜伏到猎物的身边,然后发动攻击。据统计,每只鸬鹚一天就能抓20多公斤的鱼,而且渔民往往会同时驯养很多只鸬鹚。然而,正是由于鸬鹚捕鱼速度快、抓鱼数量多,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鸬鹚捕鱼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由于渔民养鸬鹚的数量众多,鸬鹚并不会选择性地觅食,而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在鸬鹚的食谱中,很多珍稀鱼类也被列为猎物,这对水生生物保护不利。
其次,大量聚集的鸬鹚会导致水中鱼类数量锐减,其他以鱼为食的飞禽也会失去一部分食物来源,进而导致水域内的微生物和水草过度增长,引发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此外,鸬鹚捕鱼的过程中,驯鸟者会在鸬鹚的脖颈上套上绳子或圈套,以防止其吞鱼。
然而,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强制性地扼杀了鸬鹚的天性,而且对鸬鹚造成了伤害。此外,鸬鹚捕鱼还成为了一种表演形式,在景区中常常可见。这些鸬鹚终身失去了自由,每天需要高强度地表演,这对人类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发展并不利。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现代捕鱼方式已经多样化。如今,人们制造了各种新式的渔网、钓篓、钓竿等钓鱼工具,使捕鱼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于需要长期投入驯养鸬鹚的方法,使用新型设备捕鱼的成本更低,而且可控性更强,是相对来说更科学的方法。
我国已经大力倡导渔民使用环保方式捕鱼,并定期为渔民进行技能培训,限制相关的捕捞手段。因此,鸬鹚捕鱼已逐渐被淘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鸬鹚捕鱼已被划定为违法行为,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总而言之,鸬鹚捕鱼虽然有其独特之处,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禁止鸬鹚捕鱼是为了保护环境,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为我们创造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加节制地索取,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类自己。


作者: dalong1220    時間: 2023-12-17 15: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hgod520    時間: 2023-12-17 16: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onlin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