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邮件门”风波:闫丽梦浑水摸鱼欲强“推”福奇 [打印本頁]
作者: 小不点1202 時間: 2021-6-24 11:29
標題: “邮件门”风波:闫丽梦浑水摸鱼欲强“推”福奇
自5月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在一次听证会上质疑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参与资助了武汉病毒研究所一项使病毒更致命或更具传染性的研究,关于COVID-19病毒起源是否与国家阴谋有关的争议又起。身陷“邮件门”舆论风暴中心的福奇,俨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墙倒众人推,连“伪科学”之流的闫丽梦也敢对着福奇大放厥词,欲混成“推墙人”。
上周,流亡美国的学者闫丽梦在其推特上转发了关于要求福奇退出白宫的推文,并谴责福奇使用错误信息误导了美国人,认为其必须为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59万人负责。推文同时还要求福奇解释,为何在抗疫初期禁止了对病毒有一定压制作用的药物羟氯喹,以及何以断定COVID-19疫苗仍处在实验阶段。
和她写的论文一样,这篇质疑也充满了“用专业词汇堆积的误导性内容”。
众所周知,在美国疫情初期,福奇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特朗普政府。福奇曾经提醒美国人外出聚会有风险,呼吁美国民众佩戴口罩,同时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纠正特朗普的错误言论以及要求政府加强抗疫措施。
在美国公众眼中,福奇是政府防疫“权威发言人”,是他们了解准确卫生信息最值得信赖的渠道之一。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所作全国调查显示,78%的受调查者认可福奇表现。《洛杉矶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福奇是大众需要的说出疫情真相之人。
反观闫丽梦,她发表在Zenodo的论文在哗众取宠后,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其他美国一流大学的科学家证明为“有缺陷的”。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新在线期刊(这是一个专门研究SARS-CoV-2的杂志)评价该论文“当时是毫无根据的,并且不受数据支持的”。
这样一篇缺乏论证的文章利用了网络媒介,使错误的引导信息被大范围传播,最终导致无辜的亚裔群体成为种族仇恨的宣泄目标。自去年起,发生在美国各州的暴力袭击亚裔事件不断,全国犯罪率飙升,多人因此丧命和受伤,这些都是错误信息误导所致的恶果。而真正的“用错误信息误导了美国人”的元凶——闫丽梦却至今仍未对受害者负责,反而利用此次“邮件门”事件狙击为美国抗疫倾尽全力的福奇。
劣币驱逐良币,不过如此!
对于她质疑福奇为何不支持使用药物羟氯喹治疗COVID-19病毒一事,必须说,闫丽梦孤陋寡闻且信息闭塞到令人发指。
早在今年3月时,世卫组织就公开建议不要使用羟氯喹来预防新冠。因为当前数据显示,这种药物并不能降低COVID-19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对中度疾病患者也无帮助,甚至有可能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一种实验证明对治疗COVID-19病毒感染作用极小甚至可能有负作用的药物,闫丽梦居然引为打击福奇的论据,想来论文写不好也是事出有因了。
此外,当前世界上被批准用于临床接种的COVID-19病毒疫苗,从研发到获批投入临床使用,周期本就远远低于其它病毒疫苗。很多媒体在报道时都提及了“紧急使用”“三期临床试验效果未公布”等字眼,这充分说明了COVID-19病毒疫苗确实仍处在实验阶段。并且随着当前COVID-19病毒在世界多地被发现发生了变种,当前疫苗的防治作用及防护期限更是有待验证。
闫丽梦作为一名拥有多年进行科研工作的学者,在COVID-19病毒的研究领域展示出的既不专业又不严谨的态度,已经完全违背了“求真知、志于道”学术精神。“学术”对于她而言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是混迹政治名利场的筹码。
此次由共和党一手掀起的针对福奇的“邮件门”风波,本就是特朗普为转移防疫不力责任而设的舆论陷阱。尽管福奇迫于当前舆论压力,在病毒起源的问题上略有摇摆,但也不足以成为闫丽梦等人颠覆客观事实宣扬伪科学论点的依据。政治是政治,事实是事实,任何罔顾事实的政治游戏最终都会反噬自身!
西方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韦伯一直坚持把学术与政治对举,认为学者除了研究学问、获取真知的本职工作外,面对政治生活中的错失与迷误,学者还可积极发挥批评现实和改善政治的社会功能。
闫丽梦既身处西方社会,享学者虚名,就应回归学术本心,先学而著述,问道求道。对待学术问题严谨求实,面对社会争议客观求真,而不是为批判而批判,随波逐流,为政治争斗颠倒是非。
作者: ye132964 時間: 2023-7-21 21:57
资源先收藏了
作者: hyp363413930 時間: 2023-7-23 07: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1030270819p 時間: 2023-7-25 07:18
资源先收藏了
作者: sun_nicai 時間: 2023-7-31 2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onlin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